铸铁平台厂家的经验之谈:淬火后打断口确实能判断淬火晶粒的粗细,但必须有 丰富的实践经验,并不是每个操作工都能实施的。有个别单位淬钻头首检金相后即打断口,根据断口晶粒粗细程度,作出是否要调整淬火加热温度的决定,在淬火过程中不断地折断钻头(废品)或圆棒,判断淬火温度高低及晶粒大小。这种粗放式的原始做法,只能作为辅助手段,但危险性较大,实不可取。经验主义害死人,还是应用科学的现代化金相检验手段,认认真真做事比较踏实。
回火偷工减料
高速钢刀具经正常的淬火后需3次回火,若等温淬火则需4次回火,并且每次需冷至室温方可进行下一次回火,这样才能使大量的残留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。但有些单位淬火后工件未冷室温 进行下一次回火,回火次数往往只有两次,如果成品要进行表面强化(如蒸汽处理、氧氮化),可以减少一次回火,可是白钻头(不表面强化者)两次回火 不是明智之举了。
热处理后的硬度检验
高速钢刀具热处理检验唯有硬度这一数字化指标,这是很不科学的。 是这不科学的东西有些单位也做不到。按理说,高速钢刀具出厂前应进行严格的硬度检验及寿命试验。还应检查金相组织。有些单位铣刀片热处理后用刻划啤酒瓶的方法检查硬度高低,如果在啤酒瓶上能刻下沟痕说明硬度高(HRC≥65);有的单位用成品钻钻削汽车38~42HRC的弹簧钢板(钻通孔),如果能钻3个孔以上,OK;如果连一个孔也钻不进,则判废;如果能钻一个孔,合格。上述简易的硬度判断法有一定的道理,但很不科学,硬度检验应该数字化、智能化。